(仁寿县检察院 林红供稿)
清晨,就着鸟语花香,一向早起的小叶一边煮上稀饭,一边准备烙饼——“溜粑儿”,这是小叶家代代相传的一种早餐。
制作“溜粑儿”,和面是烙饼所必须掌握的技艺。小叶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糖和水,不停地搅拌,直至面粉变成细滑流动的糊。当油煎熟,面糊被倒入锅中,在小叶的翻煎下,变色、成型,最终变得口感绵密、软糯滋润,只需薄薄一片,就已厚味无穷。
吃完早餐,换上衣服,小叶哼着小调向检察院走去。作为公诉人,小叶对工作的理解是:公诉也像下厨。
在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学习了刑法、民法、商法等几十门法律知识、大学毕业后,小叶以优异成绩考过了中国第一考——司法考试,又通过公务员考试,从成千上万人中脱颖而出,进入了仁寿县检察院,成为了一名公诉人,取得了“厨师证”。
中国的厨房里,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是食材,佐料,调料的配比?是对时间的精妙运用?还是厨师们千变万化的烹制手法?这些有时显得简单,有时候却又无比复杂。
中国的公诉,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奥妙?是案源、证据、程序的结合?是对法律的精确运用?还是公诉人的办案技法?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看到桌上一摞摞的侦查卷宗,小叶知道,为了给公诉案件提供“食材”,为打击犯罪做准备,无数的肩负着侦查职责的公安、检察、国安干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夜以继日地收集证据、讯问嫌疑人、询问证人。
老旷是一名侦查员,任反渎局副局长4年,是检察院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2013年12月8日,成自泸高速发生特大交通事故,致7人死亡、2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余元。省检察院随即成立了专案组调查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老旷被抽调到专案组后,连续27天查找证据、早出晚归超负荷工作,身体不适仍在坚持,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不省人事。经华西医院抢救,与病魔抗争200多个日夜,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仍不能离开轮椅的帮助。
小叶,负责审查起诉,也就是审查案件是否符合公诉条件,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是否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审查的内容包括: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案子从侦查机关移送来后,案件管理中心必须及时录入办案系统,小叶则须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将案件审查完毕并向法院提起公诉。为了程序的合法,检察官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罪刑法定、罪行相适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办理公诉案件的三大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就像厨师的一把“刀”,运用这把刀,就能行出无数种“刀法”。法律之所以如此丰厚,正因为它不是简单的“化整为零”。19岁开始,小叶开始了法律的学习,用了14年的时间,才基本能运用这把“刀”。但“刀工”对年龄又有着苛刻的要求,50岁的老张现在已经很少展示自己的“刀工”绝活了,带徒弟成了他的主要任务,以培养更年轻的公诉人。
在公诉中,平等、自由、正义、公正、稳定等法律价值,就像厨房里的“五味”,各种价值的最佳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某一种价值显得格外突出,而是各种价值的的调和以及平衡。
审查起诉过程中,证据的把握和法律的适用是关键,这无疑代表着办案人员的“火候”!证据,不仅要审查其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还要看是否充分,是否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而法律适用,则是公诉人永远都在探讨的话题!在仔细地阅卷、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权利义务、讯问犯罪嫌疑人、讯问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对证据进行必要地调查核实后,公诉人制作出详细的审查报告,并经逐级审批形成起诉书或不起诉书。
老吴是老公诉,他办过很多大案要案。面对几十个卷宗、错综复杂的案情,在小叶看来,就像要办一次“坝坝筵”,根本理不清头绪,老吴却能将案情整理得清清楚楚,并将公平正义的原则运用到案件中,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完美统一,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办案经验。
检委会讨论的案件无疑是公诉案件中的一道“大菜”,因为其涉及的案子包括不起诉和重大疑难案件,是整个审查起诉最复杂的部分,也是最具风险的部分。公诉人做好这道“菜”的办法很简单:一切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在每起公诉案件的法庭上,都能见到公诉人。因为我国的检察院是行使国家公诉权的专门机关,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能行使这项国家权利。
庭审,无疑是“法治大餐”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法庭辩论在庭审中又尤为重要,其范围非常广泛,既有罪与非罪的分歧,也有此罪与彼罪的争议;既有证据效力上的分歧,亦有适用法律上的争议;既有实体上的分歧,也有程序上的争议。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但事实又得益于雄辩。
辩论各方之间或针锋相对、或避实就虚、或出其不意、或攻其不备、或迂回包抄、或以退为进,不懂辩论技巧就难以沉着地依据事实和法律发表辩论言辞,更无法巧妙地应付辩论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实现运筹方略的要求。因此,辩论艺术在公诉活动中占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公诉业务才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又是品评公诉人办案质量及其称职与否的标准尺度。往往人们只看到公诉人在庭上挥斥方遒,又有多少人知道公诉人庭下所下的功夫!
在中国的每一个省、市、县都少不了公诉人。这些公诉人,代表国家在追诉犯罪。无数多的老吴和小叶们每天做着审查、询问、讯问、开庭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身上却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公正的对待每一起案件、每一个当事人,不枉不纵!
当然,不同的公诉人就像不同的厨师一样,都有各自的手艺,办的案子也因此而不同,有麻辣鲜香的、有清淡爽口的,有外表一般、却令人回味无穷的。
公诉既能像麻辣的川菜一样如此凶猛地刺激人们的神经、打击犯罪,让人们为之大声喝彩;也能润物细无声地让我们享受法律给人民带来的营养和美味。
公诉的秘密,表面上是水与火的艺术,是罪犯与人民的针锋相对,说穿了,无非是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调和,因为和平是人类的共同热爱。所以,公诉的终极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即使用世界的标准来判断,法律仍然是定纷止争的最好神器!虽然中国是一个人情意识强烈的国度,但我们仍然相信,法治才是社会和谐的根基。
百变的中国,人和社会,比任何时候都走得更快。无论他们怎么匆忙,不管道路多么艰辛,总有一种理想,以其独有的形式,时时刻刻,在现实中提醒公诉人:维护法律的权威,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出一道道公平得以维护、正义得以伸张、沁人心脾的“法律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