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守望 筑牢稳定防火墙——大石桥街道司法所所长黎炳剑
从事社会维稳工作10余年来,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迈创举,但敬业平凡工作的成绩显赫,先后获得市、区“人民调解能手”、“维护稳定工作先进个人”、“防邪工作先进个人”,“东坡区十佳政法干警”、“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奖励,展示了一个司法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和优良作风。他,就是大石桥街道司法所所长黎炳剑。
“他是人民调解高手”
2005年,黎炳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不久,就干上了基层人民调解的工作。他深知,筑牢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下定决心要干就要干好,争创一流业绩。
2012年11月,家住蓬溪县新会镇的农民工青某某,在“668商务休闲会所”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以后,先后在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两次共花去住院费数万元。对于补偿问题,双方多次协商无果,以致青某某多次到上级机关部门上访,但问题仍然没解决。
无奈之下,2013年元月,青某某向大石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人民调解申请。黎炳剑受理了调解,并迅速进行了调查核实和积极的调解。终于经过3小时的调解后,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由对方支付青某某住院治疗、护理等费用共37600元。对此调解结果,青某某非常满意。
2012年5月7日,大石桥街道辖区某校学生赵某某在教学楼二楼不慎摔落,造成严重骨折,形成八级伤残。赵某某父母认为儿子在学校摔伤致残,要求学校承担所有赔偿责任,并向大石桥街道办提出人民调解申请。接手该案的黎炳剑把双方召集一起,经过耐心细致工作,讲解相关政策规定,当天双方事人即达成协议:赵某某获得住院治疗、护理、伤残补助等共14.7万元的补偿。
像这样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和当天成功调解的纠纷案例,对黎炳剑来说举不胜举。据统计,近年来,他在大石桥街道辖区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成功率达98%以上,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人民调解高手”。
“他是维稳的行家里手”
黎炳剑始终保持部队雷厉风行作风,总是冲在维稳工作一线。他常说,“社会维稳工作没有大事小事之分,老百姓反映的事都是大事,他们来找机关部门反映问题,是对党对政府的信任,我们就要真心为他们着想,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多年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辖区居民邓某某从2009年2月开始,多次以缠访方式,不断到市、区部门信访,要求解决某砂石场的青苗费补助问题,以及由于经济困难,要求给予帮助的问题。2012年11月上旬,黎炳剑得知这一情况,随即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找准问题症结,多次与邓某某面对面交心谈心,并积极与上级有关方面协调和争取,最终彻底了结了这起拖了几年的信访难案。
像这样的信访案例,黎炳剑先后参与处置达600余件,其中群体性事件30多件,息诉息访400多人次。干部群众称赞黎炳剑“是一个维护稳定工作的行家里手,亲历亲为敢担当的司法所长。”
“他是群众真心佩服的司法干部”
城市社区历来人员复杂,是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从实情出发,走出社会管理的成功之路?
黎炳剑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结合基层司法工作实际,近年在大石桥街道创新性开展了以案说法活动,不仅收到了传授了一批法律知识,启发了一批基层干部,教育了一批未成年人,服务了一大批群众的效果,还提高了社会管理工作水平。
在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他结合《社区矫正办法》大胆探索。去年3月,率先在全区开展了党委政府和公、检、法、司领导参加的“社区矫正点验大会”,向社区矫正对象传达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公检法司对他们的关心和厚望,为他们解决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的问题,接着,他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并逐渐向规范化、法制化和制度化拓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近两年来,辖区依法解除矫正23人,目前正在矫正的有43人,所有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其经验和做法在全区乃至全市推广,受到省、市有关领导高度肯定。(陶广汉 段龙全 瞿艳华)
帮教转化刑释解教人员,黎炳剑也有他的一套做法。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刑满释放人员牟某,去年刑满释放后,认为在监狱服刑期间造成视力严重下降,要求监狱赔偿上百万元。对此,监狱给了书面答复,但他非常不满,扬言要到省上拉大“横幅”,进行非法闹访。决不能让其失控而影响社会稳定,黎炳剑第一时间对牟某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并向街道和相关部门报告了牟某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处理。对此,牟某充满感激地对黎炳剑说,“像你这样为群众着想的司法干部,我真心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