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最美交警:好男人有担当
——记眉山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副大队长张孟军
张孟军(中)深入治超一线
张孟军(右)雨后街头现场纠违
文国权 熊勇 文/图
早晨6:30起床,督促孩子上学,做早餐给重病卧床的妻子吃,然后将妻子送到医院理疗,于9:00前赶到大队上班;
中午,要么去医院探望妻子,要么趴在办公桌上小憩一下;
晚上,下班后到医院接回妻子,做晚餐,为妻子理疗两个小时,于22:00左右照顾妻子上床睡觉……
这是一名眉山交警的作息时间表。他从2013年起,已坚守了1000多个日夜。解读这份时间表,我们或许看到的是家庭负担的沉重,走近这名交警,我们发现,工作是他的“第一”。
他的事迹万千网友点赞,堪称眉山最美交警。对工作敢想敢干、对群众有情有义、对家庭不离不弃,他用坚强与付出诠释了什么是男人的担当。
他是谁?他是眉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副大队长张孟军。
■ 敢想敢干 工作永远是第一
说起张孟军,直属一大队大队长杨静华赞不绝口:“讲政治、守纪律,是一个爱岗敬业、敢想敢干的人”。
张孟军1971年出生,1989年入伍,2006年转业到交警直属一大队。
初到交警系统上班,张孟军赶上“三基工程建设”,作为内勤,负责材料组卷。对于相关业务,张孟军当时一窍不通,但他在部队多年养成的“不怕苦、不怕累、不认输”的倔劲上来了。他在网上积极查阅资料,虚心向同事请教学习,在办公室加班加点边学边干。就这样,一名交警工作的“门外汉”硬是让该大队“三基工程建设”成了全市交警系统的一面旗帜。“三基工程建设”对敢想敢干的张孟军而言算初露锋芒。2009年1月,张孟军调到崇礼中队担任副指导员。崇礼中队辖岷江一桥东部8个乡镇,20万人口,每天通过一桥的车次在12万以上,仅摩托车就达10万车次左右。桥窄车多,拥堵在所难免,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张孟军带上纸和笔,多次多时段记录一桥车流通行量。通过实地调研,张孟军发现每天上午8至9点和下午6至7点是拥堵高峰期。张孟军拟定了岷江一桥缓堵保畅预案:在上下班高峰期,一桥两则设立“点岗”——一桥两侧各安排两名交警固定执勤,安排两名交警到桥上机动执勤“吹哨子”;在高峰时段,货车限行;建立预备机动力量,随时争取大队和兄弟中队的增援、支持。
岷江一桥缓堵保畅,注重标本兼治。他带领中队同事,加强辖区道路隐患排查,积极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完善交通标识标牌,加大辖区交通安全宣传……功夫不负有心人,岷江一桥拥堵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张孟军不仅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处处身先士卒,是个实干家。
作为分管秩序的副大队长,张孟军为提升队伍精气神和战斗力,组织大家或顶着烈日,或淋着小雨,或牺牲晚上、周末休息时间,开展交通手势操,查缉战术、路面检查、应急演练、枪械使用和业务理论集中培训每年达30余次。
在为期两年的全省“双超”整治战役中,张孟军开动脑筋,为辖区新义治超点提出了“十大工作机制”并制度上墙,而且与一线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是高速治超,还是普通公路治超;无论是源头治超,还是路面管控,乃至于宣传动员,处处都少不了张孟军的身影。
据一大队教导员程小军介绍,双超治理期间,不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张孟军永远在第一线。2015年11月25日,省政府组织的“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深化巩固年工作推进会”在眉山召开,“新义治超点”被推荐为全省的一大亮点。
大年初一凌晨5点赶到辖区极乐寺庙会现场指挥交通,倾盆大雨中红绿灯路口亲自指挥交通……张孟军爱岗敬业的故事还有很多。是什么力量让张孟军执着于工作?张孟军的回答很简单:“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在我生活中永远是第一位的。”
|